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张慧波院长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发布时间:2014-06-18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214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职业教育展示的窗口,也是高职学生展示高素质高技能的一个平台,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教学质量提高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在采访中表示。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居于职业教育前列。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舞台上喜获大奖,宁职院被称为大赛赛场的“常胜将军”。对此,记者采访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听听张院长的看法。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

张院长表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大赛来临之际,各个系都会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参加比赛。从竞赛主题、内容、竞赛方案到指导老师,每一个环节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再通过校赛、省赛到国赛,层层选拔,让一些优秀学生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大赛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的一种鼓励,促使大家去学习,更彰显了对专业、对学校的荣誉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学习技能的热情。

张院长说:“通过比赛看到内在,让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心理素质的挑战。比赛是一个“抓手”,是一种模式,让它辐射影响其他学生,使更多学生受益。希望通过每次竞赛能不断扩大学生受益量,进而提升整个专业,这将是我们最欣慰的事。

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采访中,张院长一直强调,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就业,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张院长表示,仅依靠第一课堂教学不可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工,开放性设计教学过程,实现第一课堂、自主学习和顶岗实习的平滑过渡。第一课堂主要完成真实任务解决过程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必要知识的掌握,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重要转化环节,是学生从模仿到“真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积极搭建“第二课堂”,按学生兴趣方向建立多元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搭建科技兴趣小组、工作坊等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我院现已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各类兴趣小组。

技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种本领,一个人发展道路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做人。在建立以赛促学的校园育人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增强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张院长介绍说,每年新生报到初,学校就会组织安排一系列教育学生做人的活动和课程,如学校有一门“素质拓展训练”课,内容涉及让学生徒手翻越求生墙等技能,这门课考察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个人毅力。总之,学院一直在营造学知识、促业务、比技能、练本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

张院长表示,作为高职院校,首先要把自己定位好,坚持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方向就不会出错。我们提倡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企业需求怎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怎样的学生。学生是我们的名片,我们有信心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事实上,大赛不仅能让学生成为学院的名片,还可以拓展视野,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发挥个人特长。在当今这个社会,有时候拥有一技之长往往比文凭来的更有说服力。20136月,我院工商管理系会计专业学生徐圆圆、金丽丽、林雨虹、林淑娴组成的参赛队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伟杯”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上荣获“团体二等奖”。同年12月,还没毕业的金丽丽、林雨虹同学就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前录用。

在全省各项大赛屡获佳奖的郑威奇、朱旭彬同学,他们开发的“Smart Way”便携式短途代步车,不仅获得了多项专利,而且已进入签订工业设计合同阶段。在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上,宁职院建筑工程系学生捷报频传,在全国168所参赛院校和504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团体一等奖。这些学生还没毕业,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提前获得了企业的橄榄枝。

采访最后,张院长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予以高度评价,正如大赛口号说的那样“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大赛不仅能让学生成为学院的名片,还能在大赛锻炼能力,开拓视野,通过竞赛活动,实现技能竞赛由短期性工作向长期性发展,使技能竞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院报学生记者:陆素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