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浙江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4-11-03作者:刘沪波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浏览次数:572

 


校企合作的“升级版”

——走近宁职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


□本报通讯员  刘沪波

日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院园融合’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这一成果被评为第七届国家级职教类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调研中称,“院园融合”这一育人模式为“校企合作的升级版”。

    “院园融合”的“院”指宁职院,“园”指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院园融合”就是通过政校企共建数字科技园,建设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服务、科技合作与技术服务、产业集聚与企业服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机制和制度保障。

 

院园在合作中双赢

    宁职院与园区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共同进行专业方向设置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建设、教材编制、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企业的生产、研发项目,成为实践教学的真实项目;园区企业成为相关专业的实习时训基地。这些企业中有200多名技术骨干承担专业课程,企业参与建设课程114门,为4300多人次学生提供职场化训练、项目和实训实习岗位。

    这样一来,“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程工艺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数字科技园董事长、总经理、宁职院服务外包学院院长李珍介绍,学校的教学直接与企业生产对接,实现了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有机结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宁波道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上官宗粦,既是公司总裁,也是宁职院的专业教师,他说:“把企业的真实项目拿给学生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提前进入实操阶段,企业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选拔适合人才。”

    为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宁职院通过区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园区在合作育人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专项补助与奖励基金。目前,已奖励企业150多家、返税1200多万元。数字科技园还搭建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宁波模具汽配检测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基地”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服务,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带来的效益。据统计,2013年,学校共为区域企业开展技术服务120多次、技术合作成交额2103万元、获得授权专利1000件、注册各类商标300件以上。

    数字科技园突破了学校已有资源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跨界”获得多方面的办学支持。以园区承担“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项目管理为例,得到了宁波市贸易局、农业局、经信委等十几个政府部分及企业支持,带动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技术、国际贸易及市场营销等专业,共同打造集农特产品网上营销、人才培养、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

    学生成为“院园融合”的最大受益者。学院有178件学生作品被转化为企业产品,385个学生方案、建议等软作品被企业采纳。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获专利61项,参与企业合作项目10项,与企业共同申报专利63项,产业化21件;动漫专业参与开发完成了英国广播公司(BBC)动画片的角色模型制作、宁波梅山保税区水利工程宣传片等国际、国内项目11项,并荣获爱奇艺“金花瓣”奖2013年度最佳高校制作团队奖。

    依托数字科技园成立的“北仑大学生创业园”,不仅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系统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房租减免等支持,同时设立总额2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如今,大学生企业已占园区企业的30%

    如今,宁职院的毕业生成为众多企业“宠儿”。20132729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8%以上,其中物流、模具、计算机专业就业率达100%

    据统计,宁职院目前有合作办学企业500多家,“工学结合”的学生受益面在60%以上。学院3万多名毕业生中,近70%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其中30%晋升为技术骨干,25%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为学校兼课教师、意大利籍提琴制作师刘朝阳(左三)指导学生对乐器的木材进行挑选和切割。

 

 

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jyb/gjjw/7784.html

 

《浙江教育报》20141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