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校携手,五年里他们收获了什么?——《现代金报》

发布时间:2014-12-30作者:本站编辑来源:《现代金报》2014年12月30日第A6版浏览次数:559

 

解决本地企业人才困境

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

人大为媒,校区共建,解决了学校单一教育、封闭教育的弱点,与校门口的企业对接,学生未出校门,已进市场,缩短了与用人单位接轨的时间,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典型示范和新的突破。”——北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素贞

区校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

2009年,在宁波市北仑区人大常委会大碶街道工作委员会有关领导的牵引下,根据区域企业需求,宁职院海天学院与学校所在辖区——北仑区大碶街道横杨社区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双方秉承融合理念,同步推进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

算一算,大碶街道横杨社区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合作跨过五个年头。那么,这些年,他们收获了什么? 刘沪波 徐晓彤 章萍

协同育人

    解决本地企业人才困境

    位于大碶街道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北仑新区唯一一所高校。作为国家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宁职院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满足区域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910月,通过大碶街道人大工委和区人大代表接待室的牵线搭桥,以模具、机电工程、数控设备等专业为主体的宁职院海天学院,率先与横杨社区内的8家企业签署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至今,大碶辖区已有80多家优势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入到区校育人平台,与学院8大系部31个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院为这些企业共输送了一千多名毕业生,仅横杨社区内就有178名在共建单位就业,其中约20%的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区校共同搭建起职场化训练、项目教学、实习实训、双向兼职等育人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技术、成产工艺、工作流程优化教学内容,开发专业课程,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兼任学校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2010年毕业于海天学院模具设计专业的邵平,目前在横杨社区内的永发集团负责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他谈到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区校合作,通过在社区企业的实践经历,他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用技术,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区校合作让邵平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海天学院的专业对口地方,横杨社区的企业面向国际。毕业后,邵平第一时间进入社区内的宁波永发集团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下走到现在。

    科技服务 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

    “我原来以为校企合作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培养,但是与宁职院的老师交流后,我发现校企结对的内容还可以继续拓展。宁波卓越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张兆宏在参加了社区牵头的校企结对活动后深有感触。

    在参加校企结对合作前,张兆宏一度有顾虑,他觉得目前参加校企结对的多为制造型企业,宁职院的优势专业是模具等工科专业,对于卓越皮革这样一家外贸加工企业来说,作用并不大。但经过深入交流后,他发现,公司目前在人事管理、质量体系认证等专业领域缺少像宁职院这样一个专业的服务咨询平台。这次校企结对,完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张兆宏说。

    根据区域内模具企业众多的特点,学院还与宁波产品质量监督研究院合作成立宁波市模具汽配产品检验中心,为企业进行产品检测、仿真分析和设计服务,并开展模具论坛、采购洽谈会,举办技术培训、行业沙龙和产品展示等活动。与北仑模具协会合作建立华东地区九峰模具网,成立以模具专业教授博士为主的技术服务团队,为模具企业,特别是区域内中小型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推广服务。目前,九峰模具网已有团体会员80家,认证会员690家,注册会员近2000家,完成国家示范、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等三项国家项目,并有20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文化共建 助老帮困创温暖和谐社区

    随着校区合作的深入,共建的领域逐步拓宽,双方搭起了文化共建的平台。区校融合,将学生朝气带入社区,将企业文化带进校园,将服务他人、回馈社会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共同塑造学生综合素养,营造文化繁荣、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以横杨社区为例,辖区企业共有员工近七万人,其中80%是外来人员,他们被节假日期间,子女照看、培训、接送等具体问题困扰着。为此,宁职院海天学院大学生组成了强大的志愿者队伍,到各社区假日学校助教、助老、帮困解忧,并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干部支教四海之家假日学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四海之家教学管理,给学生上课,带学生游戏、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企业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也让大批外来务工子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学业成绩。合作共办四海之家五年来,已有500多名企业员工子女顺利结业。孩子们的纯真和对知识的渴求,也强烈激发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与此同时,社区企业的能工巧匠也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把企业文化带进校园。

    据统计,近五年来,宁职院团学组织与大碶街道8个社区对接,长期为社区输送文艺节目和文化活动,老年大学项目更是受到居民欢迎,共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累计达3000多人次。

新闻链接:http://dzb.jinbaonet.com/html/2014-12/30/content_277246.htm?div=-1

《现代金报》20141230日第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