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巧宏 本报通讯员 刘沪波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比2014年又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大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毕生却在激烈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用技能这把金钥匙开启了自己的多彩人生。
“90后”宁波市首席工人王烈辉:
我找到了对的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2013届毕业生王烈辉,就职于海天塑机集团。今年初,这个工作仅3年的“90后”大男孩荣获了“2014年度宁波市首席工人”称号。7月份,又获评“北仑好人”称号。荣誉背后,是他突出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
2012年9月,王烈辉作为宁职院与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一员,以优异成绩获得海天塑机集团顶岗实习的机会。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爱钻研的劲头和虚心好学的态度,很快获得了师傅和领导的认可。
工作中,王烈辉解决了激光切割设备的废料再利用问题。又针对暴露出的配电箱折边尺寸不稳定、图纸设计不清晰易导致焊接错误、配电箱种类繁多等问题,和师傅一起制定了配电箱尺寸标准化和焊接件定位工艺,彻底改善了以往的加工方法,提高了加工精度。这两项改善方案每年可为公司节省20余万元。
至今,王烈辉已经提交了40多个提案。集团车间主任李旭东这样评价王烈辉:“小王是我们车间年轻小伙子的榜样,在工作中虚心诚恳,勤学好问,胆大心细,敢于创新。”
王烈辉谈到自己的经历,显得很是淡然。“我的父母是手艺工作者,可能是遗传,我从小动手能力比较强。中学时因为文化课不优秀,也一度迷茫自卑过。幸好,我找到了对的路。”他表示,接下来会为宁波市职工技能大赛而努力,争取拿个好名次。
全国职业校技大赛冠军程磊焱:
技能比赛让我成长
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一位最年轻的指导老师。他叫程磊焱,是宁职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届毕业生,曾在去年国赛“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今,他再次回到赛场,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带领宁职院的参赛选手获得了该项比赛的二等奖。
2014年国赛获奖当天,程磊焱就接到了设立在四川的中国工程核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的工作邀请。作为家中独子,他放弃了这个高薪的机会,选择在宁职院做起了模具专业的助教,负责实训指导和竞赛培训。与此同时,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投资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从事模具类教学资源销售和技能培训。公司目前正慢慢走上轨道。
程磊焱的大学生活是忙碌的。除上课外,大一就承担了班级特色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为相关专业制作提琴模板等课外任务,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企业实训,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后来高强度的备赛训练和技能比赛,更让他受益匪浅。程磊焱直言:“我的成长主要得益于技能比赛和技能训练。”
速录能手金丽丽:
速录是一辈子的事
2013年12月,离毕业还有半年的宁职院会计专业学生金丽丽和林雨虹,凭借在学校里掌握的高水平速录技能,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前录取,顺利就业。
工作几个月后,法院就专门发文对她俩进行了表彰,称赞她们能够较好地把握庭审节奏,记录准确、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庭审过程。
其实开始时听不懂法律术语,压力很大。她就在业余时间阅读法律条文,熟悉术语和流程。现在打字速度可达每分钟200字以上的,准确性达到98%。
“速录让我大学三年过得非常有意义。”并非文秘专业的她,因为学校开设的“速录技能工作坊”才接触了速录。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零起步,苦练技能,经历了大大小小比赛的锤炼,还时常参加学校会议的速录实战,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今,金丽丽并没有停止速录练习,她会一边看电视,一边打字记录。“速录的感觉很奇妙,很有成就感。对我来说,速录是一辈子的事。”
宁职院:
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
宁职院围绕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以“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为办学宗旨,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把宁职院的学生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和较高职业素养、阳光自信又勇于创新的人,使他们有能力创造美好人生,并服务于社会。
宁职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办学,与海天集团、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搭建起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程工艺合一、作品产品合一。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现代职业人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后与岗位“零距离”。据统计,宁职院目前共有合作办学企业500多家,“工学结合”的学生受益面在60%以上。
为提高教学实效,宁职院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已有多年。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机制,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收获了能力和学习的乐趣。学校建立“技能工作坊”、创新工作室、劳模(技师)创新工作站等课外技能实践平台,加强特长学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学校同时注重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通过“成功大学”、“名片工程”、班集体特色项目、“思源基金”等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和特色社团活动、丰富的志愿者服务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明确职业目标、养成阳光心态、懂得爱与感恩。
近五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据抽样调查,在宁职院为社会输送的3万多名毕业生中,70%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其中30%晋升为技术骨干,25%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闻链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5-08/06/content_3123361.htm?div=-1
《钱江晚报》2015年8月6日N00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