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江北区中心幼儿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镇海中学《传统育人模式的个性化突围——一所县级中学十数年的教改之路》等获得宁波市“十二五”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科研成果。
此次获奖的十大教科研成果,直面问题导向,通过深入教改实践,在提升宁波教育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海曙区达敏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培智学校社区融合教育”理念,建立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宁波市镇安小学,探索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实践之路,形成了“蒙学养正”的办学品牌;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探索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构成个性化教育完整系统;杭州湾职高的“德育生活化”育人模式……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不断推动着宁波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在中国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论文评审中,论文获奖数占据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三个课题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课题覆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三大主要领域,代表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还获得了科研机构的最高荣誉——“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宁波市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表示,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在前沿探索、策略指导、改革规划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各校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改革创新、服务大局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工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确保了全市教育事业优质、高速、全面发展。可以说,我市在教育公平指数、满意度等方面位列全国第一,在全省教育和谐度考核中连续五年优秀,并从2012年的第四逐年上升到2015年的第一,其中包含着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卓越贡献。
会上,还公布了宁波市获得201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名单,宁波共有60项课题获奖。
当前,新课改、新高考以及新招生政策带来了诸多变数,高等教育的提升跨越的也到了关键节点。此次会议还围绕刚刚颁布的《宁波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研究和部署“十三五”时期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力和支撑。
下阶段,宁波将多层次强化科研力量,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科研水平,同时多渠道提升科研质量,多途径激发科研活力。
宁波市“十二五”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科研成果名单: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江北区中心幼儿园)
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
(宁波市镇安小学)
从模式推动到要素推进:初中“自主合作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普通高中创建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传统育人模式的个性化突围——一所县级中学十数年的教改之路
(镇海中学)
舞台、训练、课堂三维联动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宁波外事学校)
“德育生活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杭州湾职高)
培智学校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宁波市达敏学校)
构建“幸福普惠”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研究与实践
(鄞州区教育局)
基于“院园融合”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教育》2017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