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张慧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职业教育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8-02-10作者:本站编辑来源:《中国职业教育》浏览次数:354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活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都天然地契合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更加强调秉持“全球理念”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深化我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方略,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指导,推进国际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世界职教话语体系,走进世界职教中心,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内涵

 

“共同体”是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概念,近几年愈发出现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作了理论铺垫。2017年2月,在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6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反映和责任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究其本质,是以政治平等互商、经济互惠共赢、文化互鉴融合、安全共建共享、生态绿色持续“五位一体”为基本内容框架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是中国大国外交的新型世界秩序观、新型全球外交方略。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等行动的实施,都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仅仅是一个愿景,而是推动构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世界体系的实践探索,让中国胸怀世界,让世界眺望中国。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也为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

 

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以及彰显职业教育中国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活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点。

(一)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所体现的全球理念

对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界定与理解,无论是官方颁布的政策文本或是学界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描述,而且通常会以“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对外开放”等一些近似表述。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通过“加强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以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同时还要“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彰显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我们不难看出,其根本上反映的都是“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强调积极参与国际间的职业教育交往,以全球视野来规划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观念可以视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意识体现,其国际化观念的充分渗透必然会极大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全球化意识的培养。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过程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文明交流互鉴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国际间的文明交往互鉴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呼吁建立开放包容的文化交往格局。而众所周知的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一直以来都是承担国际间文明交往的一种有效载体,其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国际化的实践活动亦是一种国际间文明交往的重要形式。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带动人口就业、助力中国经济飞跃式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通过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交往活动,既可以将国际的职业教育标准、实践模式等优化统筹到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经济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教育带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此外,与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相比,职业教育国际化更强调的是技术文化的交流互鉴,其实践更倾向于技术专业知识层面的活动,几乎不存在与主权国家民族文化领域的冲突。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职业教育更具国际化的优势。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通过培养世界公民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国际社会纷纷提出了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理念,学界对于世界公民的概念与内涵虽未有统一的界定,但普遍认为世界公民是在其具有民族意识的基础上,还要胸怀天下,习得在全球化社会中适应生存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观念。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这就意味着无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价值本源必然要落脚到人的发展问题上。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国际化所培养面的是面向国际世界的,具有在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竞争的职业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更加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到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价值,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多元化的国际环境,进而能够真正成为具有全球思维,并有能力负责任的参与国际事务的世界公民,以逐步形成各国人民携手共商,共同进步的全球化格局,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审视

 

(一)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国际化办学取得成果显著

根据2017年最新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长足进展,大批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地区或专业优势,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截至2016年,全国有400余所职业院校设立了合作办学机构或开展相关合作办学项目923个,将近占比高等教育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主要包括境内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两种形式,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国际学院,积极与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班,同时还在贝宁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探索境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在此过程中,一些跨国企业、国际商会等也发挥了其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作用,与职业院校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在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国际水平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长期坚持着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援助与培训,如中国政府对非援助的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亟须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相继出台

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是一个开放、互鉴、共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职业院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教育教学改革,也积极借鉴来自国际世界的有益经验,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来自喀麦隆的朱尔斯·阿苏姆博士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发言指出,“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国际职业教育改革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曾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根据《质量报告》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有100所高职院校共计开发了283个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也有一些专业教材被引入国际社会或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职业教育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由被动的职业资格标准适应走向主动参与制定者的身份转换,有利于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职业院校师生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多元文化的彼此认同在提升

职业院校的国际间人员流动主要是指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来完成。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国职业院校不仅积极引进外籍专家来华讲学,开展专业知识技能或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同时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大胆“走出去”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据统计,2016年我国有400余名高职院校教师在境外教育或行业组织中担任职务,有162所院校的专任教师积极参与走出去企业的境外指导时间超过10人日,以境外短期培训、境外支教等形式参与的教师数量更甚。在学生培养方面,《质量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有172所高职院校接受来华留学生约7 000人次,有178所院校主动安排学生赴境外走出去企业实习时间超过10人日。此外,我国职业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职业技能活动赛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以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位,彰显了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一)秉持“全球理念”以拓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增强国际影响力

强化职业教育领域多边双边政策沟通,提升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能力。制定各国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世界职教院校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合作办学项目为载体的交流合作。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加强与中外相关平台的互通对接。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设立专项计划,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理念的中青年人才,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地锻炼。遴选一批到相关国际组织任职、工作或参与项目实施。加强跨境职教合作平台的搭建,加强与区域职教组织的合作,建立跨境国际职教合作组织。多边框架下,推动“中国+区域”职教合作联盟模式的铺开,双边教育合作机制下,推动“中方、外方院校+跨国企业”协同联盟的构建,多渠道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

深化“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认同。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大国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更是中国职业教育应有之义。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向世界职业教育问诊的同时,还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人力资源发展诉求,谋划与锚定我国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布局、行动策略与发展坐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职业教育理论等相关智力支持,让沿线国家的人民共享“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建设成果,实现合作共赢,提升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认同度。

优化国际援助模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的职业院校应积极争取国家援助项目,扩大援外培训规模、丰富援外培训类型,提高援外培训质量,促进援外培训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打造为当地提供职业技术培训的“中国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模板,探索对当地居民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范本,制订职业院校海外办学标准,为职业院校海外办学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方案,探索多元合作、多方投入与多种办学形式的海外办学试点,讲好“中国职教故事”和“大国工匠精神”,经营好中国职教品牌,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打造国际化职业教育共同体

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品牌。通过举办中外交流机构年会、国际交流周等,打造影响大、范围广的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平台。依托有条件有基础的机构与院校发挥优势,举办国际性特色论坛,进行中外职业教育政策对话、国际职业教育研究交流与国际产教双方深度沟通。举办国际技术技能邀请赛、挑战赛,打造国际性、综合性的“以赛促交”平台。以此推动文化融合,促进民心相通。

促进与国外同类院校对接。在双边或多边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与欧美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结对,引入优质资源,与发展中国家职业院校结对,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技术、服务、标准的梯度输出。促进中国职业院校与国外院校师资、学生双向流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与国际行业企业互动。为产教国际发展,搭建协同平台,其中包含提供应用技术研究、组织管理咨询等增值服务的信息交互与科技合作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找服务、找人才、找设备、找技术、找合作,为学校提供找实习、找培训、找工作等对接服务。推动国际校企合作对话机制的构建,实现产教向纵深发展与融合。

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对照国家“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产业布局需求,引进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设立“技术大师”等引才项目,设立“技术大师”引才专项基金,吸引国际职业教育技术大师与产业领域专家来高职院校任教,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开展教师海外授课培训项目。完善国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专业教学能力、外语授课能力、国际理解教育等针对性适应性培训。制订教师海外授课标准,设计涉及教材撰写、学时规定、培训师资等层面的培训方案,以此为基准进行师资外输。

拓展学生双向交流渠道。鼓励各级政府将高职留学纳入政府奖学金,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来华留学管理体系,扩大招收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鼓励与国际型企业以“订单”合作招收留学生,优化职业院校留学生招生结构与布局,保障留学生的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吸引留学生来高职院校就读。将技术技能人才海外留学纳入国家资助体系,每年遴选一定数量优秀的职业院校学生赴海外学习和深造,为中国制造转型提升储备一定规模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联谊活动、短长期学生交流项目、海外实习项目等促进学生间交流互动。

(三)以培养“世界公民”目标深化职业院校内涵提升,使我国职业教育“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

积极推动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打通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等标准壁垒,推动所有高职院校加入“华盛顿协议”“都柏林协议”“悉尼协议”等国际认证体系,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国际通用技术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同时辅助外语教学,在教材、师资、实训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设计,做到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与职业资格互认,使学生具备参与国际就业市场竞争的资质。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与有跨国生产、经营与贸易业务的企业合作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与意识,通晓国际规则的,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匹配“走出去”企业诉求,培养中国企业海外开拓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与本土化企业合作,创新这一向度的合作模式,培养胜任海外就业的人才。

 打造“高水平国际化职业院校”。围绕培养“世界公民”目标,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吸收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聚焦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建设,在运行专业合作、师生交流、留学生招收及境外办学等项目基础上,结合创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与“双高”院校的建设,提升院校国际化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水平的差距,加快高职院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 | 张慧波

来源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新闻链接:mp.weixin.qq.com/s/d5Ioz5F2WUlgKrSNZbuLkw 

《中国职业教育》2018年02月10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