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最年长的学生59岁 还有两位准妈妈 远赴肯尼亚的宁波教师讲述援建故事

发布时间:2018-03-13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宁波晚报》2018年3月9日浏览次数:310




陈光绒老师在辅导学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离别四月赴万里,肩负使命传技艺。中国老师了不起,国际合作新天地。”这是一位大学理工科老师,4个月前远赴肯尼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在回国前,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昨日,刚刚回国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陈光绒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段难忘的援建故事。

  一位中国大学教师,怎么会远赴万里之外的肯尼亚去授课?

  陈老师向记者介绍了背景,去年,中航国际与肯尼亚教育部签署了为肯尼亚教育部大中专升级改造项目的合同,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航国际电子电工专业的合作方,负责本项目的肯尼亚电工电子专业老师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设备使用等培训工作。

  去年11月10日,陈老师踏上了异国援建之路。“我上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所名为KIST的高职院校,校舍看上去比较简陋,设施相当于我们25年前的水平。”

  陈老师的授课对象是一群颇为特殊的学生。“一个班25人,都是当地高职院校的老师,年纪最轻的25岁,年纪最大的有59岁了,还有两名学生怀孕着,他们在这里学习了新知识后,再回到各自的学校教给学生。”

  “这些老师非常好学,他们求知的眼神让我非常感动。”采访中,陈老师一直用“老师”来称呼他的学生,“上课时,我就看见他们密密麻麻记着笔记,课后又向我要课件PPT,课堂中还常常提问讨论。”

  陈老师受到了当地学生的追捧,有学生翘着大拇指和他说:“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最让肯尼亚学生感动的是中国教师的敬业精神。他每隔一天就要上8小时课,不上课的时候,就在培训场地进行设备调试和教学项目准备,晚上回到驻地还要花大量时间准备中英文版PPT教材,肯尼亚老师这么评价:“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我们。”

  在肯尼亚期间,陈老师不慎腰伤,他拒绝了中航国际提出回国疗伤的建议,继续完成教学。“学校到住所有40分钟车程,我在车上只能躺着。上课时,学生看着十分感动,一定让我坐着讲课。”陈老师说,“看着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对课程的期待,我只要能够坚持,就不会放弃。”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刘沪波

新闻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8-03/09/content_1099530.htm?div=-1

《宁波晚报》2018年3月9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