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君有话说
5月10日,全市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动员大会召开。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发出了加速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动员令。
宁波日报报网端第一时间响应。当天,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推出“‘246’宁波制造新梦想”新闻策划,宁波日报第一时间予以重磅报道。
“希望大家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一起奔跑、一起奋斗,推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预期成果,进一步增强宁波产业竞争力、城市实力,为全国全省作贡献,为宁波人民争光。”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强调。
全市上下一起发力“246”宁波制造新梦想!今起,宁波日报报网端全媒体推出专题【“246”挂图作战|一把手3分钟视频立誓言】,通过报、网、端立体展示区县(市)书记、功能区以及各部门一把手,如何思考,如何实践,如何成竹在胸,如何贯彻落实动员会精神,如何挂图作战!
首篇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仑如何立说立行,率先提出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区的底气和信心在哪里里?
甬派客户端记者梅子满吴益丹史米可通讯员陈盛竹
5月10日,宁波召开全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动员会。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发出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北仑率先响应,提出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今天,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梁群接受甬派客户端记者专访,就北仑提出这一目标的底气、信心和举措,畅谈北仑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区的责任和担当。
问:北仑率先提出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的底气和信心在哪里?
答:这不仅仅是信心和底气,更是北仑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北仑有基础。“246”产业集群确定了宁波12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北仑均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像绿色石化、汽车制造业这两个万亿级产业,北仑都是主要的承载区之一。东方电缆、飞轮造漆等一批以“专精特优”见长的行业细分领域“小巨人”正在北仑快速成长。郑栅洁书记在大会上点赞了不少企业,很多都在北仑。
北仑有优势。北仑背靠世界级大港宁波-舟山港,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有天然优势。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北仑,一大批港城工匠成为产业集群建设的生力军。北仑经济基本面韧性十足,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5亿元、增长8.2%,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分别增长12.8%和11.7%,为“246”产业集群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事业发展最终靠人。北仑拥有一大批低调务实,拥有国际视野,敢闯敢拼的优秀企业家,这是我们建设“246”产业集群的宝贵财富。
(5月13日宁波日报头版)
问:北仑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下一步有什么举措?
答: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统一部署,结合北仑目前工作,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优环境。首先,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我们将继续推进“两整两提”,扎扎实实把各项群众“有感”的事落到实处,全力打造“智创之城”、“秀美之城”,提高城市品质。其次,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数字北仑”建设为契机,利用“互联网+”手段,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保证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最多60天”。做实做细“三服务”“三联三促”工作,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以更好的精气神服务产业集群建设。
第二,强保障。一个是强化土地、资金等刚性要素的保障能力,通过腾笼换鸟、城中村改造、土地整治、小微园区整合等工作,加快空间结构调整步伐,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及其他低效工业用地进行集中处置,确保每年新增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为“246”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巨大的腾挪空间;一个是强化人才支撑。这方面,我们已经提出,要建设“青年北仑”,吸引方方面面的青年才俊来北仑创业创新,每年确保引进青年人不少于1万名。同时,要鼓励北仑企业加大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产教融合,拓宽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为“246”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
第三,增实力。一方面,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紧贴产业集群建设的实际,不断招引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北仑,加大对投资135亿元的梅山吉利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台塑丙烷脱氢、投资75亿元的宁波万华等系列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力争早落地、早投产;另一方面,要鼓励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产业与互联网等方面的融合,鼓励重点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确保每年完成技改投资在45亿元以上,提升“246”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实力。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奋斗和努力,北仑一定会为全市“246”产业集群建设大局贡献更多的力量。
(5月13日宁波日报A3版)
宁波日报评论员文章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府支持、服务和保障
——三论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深入研究、抓紧建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广大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和保障。
做好营商环境的工作。聚焦企业反映的问题,继续破解一批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比如企业开办,要推进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改革,在一个工作日办好营业执照领取、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事项。又比如项目审批,要完善项目跟踪、代办服务和考核监督机制,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审批用时“最多90天”。还比如货物通关,今年要把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到45个小时和8个小时以内。
做好放水养鱼的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增值税改革政策和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政策,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并进一步挖掘降本减负潜力,让企业有更多的投资回报。
做好育新扶优的工作。产业政策既要坚持普惠性,又要注重功能性。市本级从2017年起,三年安排15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扩大产业投资。接下来,还将制定新一轮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让企业享有更多的政策红利。
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高金融、土地、能源、能耗、排放等要素的保障能力。比如,力争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10%,确保产业集群重点区域工业控制线内的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规模的70%,在2022年前建成或开工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215项。特别是要坚守公平正义,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让所有企业家安心谋发展、放手创大业。
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企业提供就业、创造税收,为企业服务是各级干部的天职。各级干部要积极参与“三服务”活动,少喊口号,少说套话,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亲清政商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对干部来讲,要亲近企业、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决不能“背靠背”、不作为。对企业家来讲,要走正道,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做好跟踪问效的工作。战略的谋划和实现急不得,必须谋深谋远,保持定力;战术的实施和推进慢不得,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路径、战略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就要快速实施。市里将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落实、绩效考核机制,分析评估产业集群建设情况,研究部署补短板、破难题的对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担当担责,抓紧把该做的工作研究透、部署实、推进好,特别是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主要领导要把得准、盯得紧、抓得牢,确保近期有突破、长期见实效。
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提是要找准方向、找对路子。制造业是宁波的优势,也是宁波的根基。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保持发展壮大“宁波制造”的战略定力,都要扛起服务制造强国的责任担当。让我们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一起奔跑、一起奋斗,推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预期成果,进一步增强宁波产业竞争力、城市实力,为全国全省作贡献,为宁波人民争光。
《甬派》:2019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