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日报》:十年磨一剑 今朝见锋芒——写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我市共建阳明学院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0-06-16作者:来源:《余姚日报》浏览次数:1310

2010年8月,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刻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余姚市人民政府签约,绘下共建阳明学院的蓝图。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建院、立院、兴院,阳明学院经历了一场从无到有、由强到优的华丽蜕变,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年的成长印记,也是校地共同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管理体制、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的生动缩影,标志着我市教育节节向上的发展高度。

强化专业建设,让本地企业离不开

作为国内前沿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舜宇集团一直是年轻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每年招聘季,大量毕业生把目光锁定在这家业内龙头企业。而阳明学院的学生,却能在大一入学时就幸运地被舜宇集团授予“准员工”身份。

入学即就业,出校门就是熟练工。这得益于阳明学院与舜宇集团在合作育人、共建基地等方面的合作。今年初,双方进一步深化校企战略合作内涵,明确共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和“舜宇集团人才培养基地”,组建“舜宇集团学徒制班”。“这里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强、肯吃苦、虚心好学,符合我们的期望。”这是舜宇集团负责人对阳明学院学生的评价。

2010年办学至今,阳明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紧紧抓住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契机,积极参与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学院建设成为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和办学国际化,跨境、跨界、跨专业协同发展的“三化三跨”特色学院,竭力服务学生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要。

去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2月,“双高计划”入选名单揭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1438所高职(专科)院校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成为宁波市唯一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

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由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组成。作为阳明学院的王牌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全国5所中国特色高水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计划中排名首位,是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余姚素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美誉,模具人才是当前本地人才市场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为满足本地模具特色优势产业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阳明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与国际工业巨头瑞士GF阿奇夏米尔集团合作共建“+GF+精密智能制造体验中心”,开展“中德合作IHK”职业教育项目,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与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合作,引进ELA职业资格体系;与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跨专业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

截至去年底,阳明学院已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思锐测量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宁波富佳实业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25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舜宇集团、富佳实业、神通模塑等本地企业的骨干力量。

打造一流师资,让职业教育更优质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桑凌峰老师,在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科研;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获得者程文老师,一手理论教学,一手实践指导……既能登上三尺讲台,又能玩转实训车间,这支由阳明学院院长王正才领衔的教师团队,在职业教育领域个个都是“多面手”。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该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阳明学院还聘用企业兼职教师28人,推进校企之间的双向流动,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水平。

王正才教授长期从事模具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思考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潜心钻研、锐意进取,注重如何建立合理的科研梯队,提高研究水平;作为一名管理工作者,他率先垂范、创新实干,谋划如何凝聚集体的力量,促进阳明学院全面发展。

在办学过程中,王正才提出了“培养一个学生、富裕一个家庭、助推一方经济”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目标,创造性地构建并实践了跨学期、递进式、全流程、轮岗法的“三岗三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模具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他将中高职衔接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结合,建设阳明学院现代学徒制跨企业训练中心,分步建成精密智能制造中心等6个实训室,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设施,改善学生实训实践教学条件。

上月,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沈建位教授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定义、试验和程序要求、试验设备》正式发布。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最高权威性,相关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参与编制者必须是该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专业研究人员及机构。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这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尚属首次,标志着学院的“双高”专业群建设工作取得了又一项突破。

锻造工匠人才,让学生人人都出彩

阳明学院学子的发展前景如何,且让数据说话——

2018年,阳明学院全日制学生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考证通过率达100%,其中4人获技师职业资格;

2019年,阳明学院“北京精雕班”首批43名学生全部获得国家模具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尚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

十年来,阳明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科技能竞赛,捧回省级一等奖6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多项,其中5次斩获全国第一名;

十年来,阳明学院培养全日制高职学生25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专业对口率稳定在95%以上……

“经过三年的打磨,孩子们个个都很出彩。”聊起自己的学生,院长王正才的话语里是藏不住的欣慰。“学生在企业跟岗实训过程中发现拧螺丝装配工作效率低下,就着手调研、设计,历时一年推出第一台空间定位自动锁螺丝装配机,帮助企业提升装配效率,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普通学校看高考,职业院校拼大赛。在去年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阳明学院模具3170班学生李昆嵛、张小雨、蔡仁禹经过6小时奋战,击败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近50支代表队,揽获“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一等奖。

在校期间,张小雨几乎将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专业,也不负众望地成了得奖专业户——除国赛一等奖外,还囊括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浙江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如今,张小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成为我市一所职高的实习指导教师。

优秀毕业生是学校最出彩的名片。近年来,在阳明学院毕业生中,首席工人、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阳明学院首届毕业生应镇章,入职北京精雕集团余姚分公司不到三年,年薪就达到30万元,现已担任该公司部门经理;毕业生苏亮在大丰实业顶岗实习期间,每月拿到1万多元实习工资,还参与了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项目工作;模具3142班学生王鑫兴毕业后,进入三羊模具成为一名模具设计师,凭着他的辛勤付出,公司新模具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8%以上、工艺合格率达90%以上。去年,王鑫兴被授予宁波市“首席工人”荣誉称号。

十年办学经历,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十年文化积淀,是丰厚的精神财富。未来,阳明学院将继续高举教育改革与创新大旗,加强课程与学科建设,增设人工智能等符合本地产业需求的专业,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记者 韩宇雯 通讯员 陈姜帅

新闻链接:http://eyyrb.yynews.com.cn/html/2020-06/10/content_8_1.htm

《余姚日报》: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