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皓月为伴,不问归期——这位援疆教师好样的!

发布时间:2022-01-13作者:来源:组织部、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浏览次数:902

近日,一篇刊载于媒体题为《援疆4个月归来投身防疫志愿服务,这个教师好样的!》的推文被广泛分享转载。文章讲述的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党员教师张日益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事。而在这背后还有他援疆工作的生动故事。

2021年8月,经学校选拔推荐,张日益被中组部援疆计划选派,作为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远赴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支援。二宝出生的第45天,他把刚满三周岁的大宝送进幼儿园,道别还在产假中的妻子,正式加入了“组团式”援疆教师队伍集中前往新疆阿克苏。他任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笃行创业学院)副处长,主持处室工作,主要围绕就业指导、双创教育体系建设和双创项目“提质培优”开展就业创业联动“传帮带”。4个月,121天,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挂职援派工作。

刚到阿克苏,张日益就参加了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组织的“三个教育在先”岗前培训学习。过程中,作为宁职人,根植在血液中的“思源情怀”,更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做好新时代援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身体会到了“使命光荣”四个字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援疆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每一位援疆人都要用“三个追问”以学促思。他的家国情怀变得更浓了,肩上责任压得更实了。

一座陌生的城市,一个全新的岗位,为尽快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他带领科室人员走访调研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仔细摸排毕业生就业薪资待遇、拟就业去向、未就业原因等信息,深入了解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和项目培育现状。通过交流座谈,他深切地感受到广大教职工对于专题培训和提升进修的渴望。平台较缺乏,机制不完善,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和紧张的学习已经让师生有些喘不过气,如何在尽量不给师生增加工作负担的前提下找准工作切入口,引导师生接触新思想、新模式和新方法,俨然成为了他挂职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张日益经常白天与师生“头脑风暴”互动约谈,晚上加班加点撰写计划实施方案,并迎合当地新形势、新政策和师生意见建议做出多次调整和修改。他通过参与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线上直播招聘推介”等大学生“就业文化节”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同时受拜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担任“温拜杯”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教育学院、塔里木大学师生以及库车市住建局开展就业创业专题讲座。

在岗期间,在我校就业与产学合作处、学工部、机电工程学院、创业学院等部门(单位)以及“思源基金”大力支持下,援助对口支援专项经费约10余万,先后为援助单位规划“菁英计划”就业创业训练营,创办15个“思源创客”精品培育工作坊,筹建笃行双创示范基地,以8名浙江省第十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为依托为60名菁英学子进行专项孵化,打造“双创”人才“集中地”和项目“蓄水池”。

与此同时,他借助我校机电学院“创翼蔚徕”品牌的经验和优势,在援助单位成立无人机学生社团,立项无人机双创工作室,联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为64名教职工和骨干学生开展无人机专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张日益主动融入学生群体,是这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中唯一一个担任基层班主任的。他协助管理班集体,开放勤工助学岗位,结对少数民族贫困学子,不仅关注其学习生活,还联络我校思源教育基金会帮扶当地学生实现“微心愿”。

他指导帮带学徒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专项课题研究申报,立项省教育厅、校级课题各1项,与帮带学徒联合开发的《“创翼蔚徕”专创融合联动视域下的乡村振兴服务领航》项目获第十届新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阿克苏地区选拔赛二等奖,他本人也被地区团委授予“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他的工作事迹和案例被媒体广泛报道。

“作为初来阿克苏的宁职人,除了要做好资源桥接,引领思维拓展,更要以做好传帮带为前提为师生办实事。”这是张日益重复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带着这样的理想信念,他与皓月为伴,一如既往为新疆建设发展献策出力,为学校发挥“双高”院校辐射带动作用和着力打造浙江援派铁军“金名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