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柑橘”推动“大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走在田野”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06-20作者:王馨 朱娟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浏览次数:1446

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省打造出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为引导大学生深入感悟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6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走进象山县晓塘乡,开展“行走在田野”的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


在晓塘乡青山营地,3位青年教师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纷呈的现场教学。“‘象山红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逆流而上,保持‘屹立不倒’?”教师王宇慧以此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讲述晓塘红美人柑橘的“成功秘诀”;“天时、地利、人和、创新”,教师张珍珍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揭示出晓塘共富道路的核心因素和内生动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根据发展特色打造适合自身的乡村风貌”,教师陈曦以晓塘青山头村的特色体育产业为主题,讲述青山头村的发展战略。

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3223班的叶梓璇同学作主题演讲《听,在“浙”的声音》。她深情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改革故事,以及浙江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精彩蝶变。她向同学们发出号召:“作为新时代的‘浙’里青年,我们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晓塘乡青山头村党支部书记蒋秋军现身说法,结合青山头村十几年的治理经验,为师生讲述乡村是如何通过“强化治安管理,推动农旅结合”,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故事。


在晓塘乡柑橘产业园,师生们一起走到田间地头,各个品种的“红美人”橘树让大家目不暇接。在“中国第一课红美人”树下,技术人员告诉大家,正是通过这一棵柑橘树,才诞生了柑橘产业,正是这一树“共富果”,让晓塘乡人民走上了“共富路”,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随后,师生走进晓塘乡文化展厅、乡情馆,讲解员通过丰富的农业展品和形象生动的图片,为大家普及柑橘文化科技文化知识,使大家了解了象山县晓塘乡柑橘科技、产业发展脉络,对晓塘乡独特民情、丰富乡俗的文化价值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青山头村的街头巷尾,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与村民们进行亲切的交流,开展关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社会问卷调查。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走街串巷,进村入户,一问一答,采访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着。“实现全民脱贫后您家里的生活情况是否有明显改善?”“您家庭的工资水平近年来是否有明显增长?”“您认为哪些政策最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在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中,同学们深刻地感悟到乡村振兴战略带给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在青山头村的休闲草坪上,两组同学带来主题诗歌朗诵和主题歌曲演唱。来自“海川诗社”的4位同学动情领诵原创诗歌《华夏》,来自“校十佳歌手”的2位同学深情领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正如同学们所朗诵道的:长江、黄河、泰山、华山是版图里亘古的山河高铁、单车、支付、网购是不同过去新的生活”。在师生们动人的演绎中,大家身临其境,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美好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小柑橘”推动“大课堂”,一个下午的主题研学,同学们都感到振奋鼓舞,纷纷表示:“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这样的思政课生动、精彩、有意义,我们特别喜欢”商务日语专业学生陈雅婷代表同学发言:通过这次实践课,我深刻地感受到‘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一定要立足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知识、夯实基础,在未来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党委书记张慧波多次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走向社会上。让学生们听得懂、学得进,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入脑入心入行。”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行走在田野”的特色思政金课,真正做到“学思并重”、“学用结合”,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