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千年:古籍修复的技艺与温度
古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记忆,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沉静如初。古籍修复,是一门融合书史知识、手工技艺与艺术审美的传统工艺,被誉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守护者”。
宁波作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海上丝路节点城市,不仅文脉深厚,更拥有全国领先的古籍修复实力。宁波古籍修复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宣纸托裱、虫蛀修补、装帧还原”等技术标准,在业内被视为范本,也成为宁职学子探索传统文化的独特资源。
沉浸实践:一堂手中修纸、心中修远的美育课
4月29日下午,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四季美学课堂”第42期活动如约举行。本次课堂以“古籍修复”为主题,引导同学们在亲手实践中感受古籍修复的温度与细节。
课堂伊始,非遗导师为同学们讲解了纸张与书籍的发展历程、古籍修复的发展背景,并展示了相关工具与操作流程。随后,现场进入沉浸式修复体验:学生们挑选清代古籍残页,学习拆分、喷水平整、剪裁宣纸、粘补缺口、托裱定位,最后将修复页面装裱入亚克力木相框中,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文化重生”作品。
在操作过程中,面对纸张翘曲、贴合歪斜等细节问题,导师耐心引导,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反复调整。原本对这门技艺陌生的学生,逐步进入状态,体验到手工修复中的静心与专注。
青年之力:让非遗技艺在校园“活”起来
“没想到能真的修复一页清代古籍!”活动结束后,参与学生左俊钦感慨地说,“修复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守护,需要专注、细致和敬畏。”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堂文化认同与工匠精神的育人课程。依托宁波“古籍修复”国家级非遗项目,宁职图书馆“四季美学课堂”持续探索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美育实践的路径,推动非遗从“馆藏保护”走向“校园活态传承”。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文化+技能”的育人实践,打造多元开放的美育平台,让更多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