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学习到了中国政府在乡村振兴、脱贫致富方面的先进经验,这正是巴勒斯坦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无论是电商运营的创新模式、植物养殖的科学技术,还是特色食品制作的工艺技巧,都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思路。”
这是卡提卜·伊亚德第二次来中国“取经”。2012年,作为巴勒斯坦劳工部本地就业司行政职员的他,就曾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过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修班。时隔13年,伊亚德再次来到宁波参与由该校承办的援外培训项目,他倍感亲切。如今已是巴勒斯坦劳工部本地就业处处长的伊亚德,想用力所能及的力量,更好地点亮家乡发展之路。
回顾当年的培训经历,伊亚德感慨万千,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那段时间,我深入了解、学习了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接触到众多成功的职业教育案例,其中中国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创新举措,更是让我深受启发。回国后,我将在中国学到的宝贵经验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推动巴勒斯坦当地青年就业发挥了有效作用。”
在此次培训过程中,伊亚德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奋斗历程展现出浓厚兴趣。参观考察时,他多次主动要求与党旗合影留念;在培训班结班作业上,更是精心画上党徽,以此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伊亚德提到,巴勒斯坦当前面临复杂的发展挑战,而中国曾在艰难环境中探索出崛起之路,他衷心希望巴勒斯坦政府和人民能够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汲取力量,稳步推进国家建设与发展。
伊亚德的故事,不仅是其个人职业成长的生动写照,也是宁职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的有效印证,更是中巴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鲜活缩影。
本次“巴勒斯坦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减贫培训班”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课程既包含产教融合前沿理论,又设有电商直播、智能制造等实训模块,还融入中国歌曲教唱、非遗体验等文化活动,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互动研讨”教学模式,让来自巴勒斯坦的25名专业技术人员多维度解码中国职业教育助力减贫的“金钥匙”。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技能合作为桥梁,着力搭建职业能力提升平台,通过经验共享和模式创新与更多发展中国家携手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破解就业与减贫难题贡献智慧力量。
通讯员 张凡
新闻链接:
https://zhejiang.eol.cn/zjzy/202505/t20250507_2667243.shtml
《中国教育在线》: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