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传技艺,风雨无阻育人才:我校职业教育点亮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

发布时间:2025-09-12作者:王萍 王萌萌来源: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丝路学院)浏览次数:31

9月10日,在塔那那利佛大学高等理工学院的一间教室里,18名电信专业学员齐聚一堂,用一首当地的教师赞歌,为远道而来的我校教师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歌声中,“门窗漏风、电力短缺” 的朴实歌词,不仅道出了培训场地的艰苦环境,更饱含着对我校教师克服重重阻碍、坚守育人岗位的深深敬意。

这场充满温情的互动,发生在由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骨干教师能力建设海外培训班” 期间。该培训班于9月9日正式开班,将持续至9月18日,旨在为塔那那利佛大学高等理工学院培养一批专业能力过硬、教学水平突出的电信及工业电气教师,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然而,培训班的举办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我国第一批赴塔那那利佛大学高等理工学院进行线下职业教育教学培训的团队,我校公共基础学院院长周晨教授、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何剑海副教授及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丝路学院)项目主管王萍老师,从抵达马达加斯加的那一刻起,便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挑战。当地物资匮乏,许多培训所需的器材和工具难以在当地采购,团队只能提前从国内精心挑选、打包,克服长途运输的不便,将物资顺利运抵培训场地;水电供应极不稳定,时常出现停水停电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培训进度,老师们提前备好应急照明设备和储水工具,即便在昏暗的灯光下、简易的供水条件下,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城市道路残破不堪,从住宿地点到培训学院的路途颠簸,但我校教师团队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课堂。更重要的是,此次线下培训并无任何可借鉴经验,从课程体系的搭建、教学方案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适配,都需要团队成员结合当地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从零开始探索、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与智慧。

即便面临如此多的困难,我校教师团队始终没有退缩。他们秉持“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宁职精神,高质量地保障了培训班的如期举办。课堂上,老师们结合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示等多种方式,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课后,他们主动与学员沟通交流,了解学员的学习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塔那那利佛大学鲁班工坊实训室负责人翁吉·拉马罗扎托沃先生表示:“非常感谢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的教师团队,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岗位,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培训课程,这对提升我们学院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骨干教师能力建设海外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中国援助的重要价值。在推动全球教育公平、促进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援助项目,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