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杨祥银教授应我校邀请作口述史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11-05作者:李陆洋 胡克满来源:科研处 浏览次数:10

11月3日,由我校科研处主办的“跨越学科界限:多元视角的口述史”学术讲座在联盟大厦福泉厅举行。国内口述史领域顶尖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祥银应邀作主题报告,讲座由科研处处长胡克满主持。

杨祥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兼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杨祥银教授长期深耕于口述史学与中国近代医疗史研究,著有《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等多部专著;主编有《多学科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与《口述史研究》专辑等;并在《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成果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此外,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曾荣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讲座伊始,杨祥银教授展示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的历年国社科基金口述史立项项目,他指出口述史已成为国社科、教育部社科基金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和热门赛道。授课过程中,杨教授首先界定了口述史的内涵,点明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生动铺陈了口述史的多元化特征与跨学科应用,认为口述史作为连接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桥梁,已经从学术研究进入到公共话语领域。

杨教授为老师们梳理了口述史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学(社区研究)、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教育学、文学(传记研究与非虚构写作)、艺术学、民族志、性别研究、族裔研究、移民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医学(临床医学与健康护理)、心理学、赋权研究(政治和解、社会正义、法律诉讼、残障研究)、灾难研究、环境研究、文化研究、媒体研究等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杨老师认为我们将突破口述史主要局限于提供史料来源与拓宽研究视野等较为狭隘的研究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更新研究方法、促进跨学科应用、加强代际传承、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信息、促进社会正义与实现政治和解的多元价值与功能。

接下来,杨教授以口述史研究为例,剖析了高级别课题撰写的关键环节,涵盖主题选取、文献梳理与数据处理等细节。他鼓励老师们注重日常积累,以此延伸本专业知识的“经度”,拓展跨学科视野的“纬度”。随后,杨教授紧扣我校实际、地域发展及国家政策,提炼出多条选题思路,彰显了其“时代性、全球性与地方性”的鲜明特征。在最后的答疑环节,杨教授对提问予以详尽耐心的解答与指导,并再次强调口述史的核心意义在于“让每个人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令在场教师深受启发。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打开了我们研究的新视野,找到了研究的新路径,提振了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我校杨林生副校长对杨祥银教授专程到校讲座和给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表达了衷心感谢!杨校长表示,听了杨祥银教授的报告收获很大,后续我校将积极推进口述史研究工作,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和本科教育新的学术增长点,希望得到杨教授的持续指导。

本次“行知讲坛”讲座启迪学术新知、凝练科研方向,使“博学笃志”的学者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