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孵化器校地协同助企发展科创赋能再启新程——《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10-29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浏览次数:15


由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牵头建设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立足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政校园企”四方协同联动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管理服务架构。自2008年运营以来,孵化器始终坚持“校地协同、科创融合、赋能创新”发展理念、“实体化、项目化、市场化”运营方式,作为撬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全面打通企业提质增效“毛细血管”,持续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补充新力量,累计孵化企业2200余家,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校地共建:畅通校企资源的“转化渠道”

宁波传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食药同源”与大健康产业的初创企业,2024年通过孵化器的媒介作用,成功对接宁波职业技术大学药品生物技术研发团队,仅3个月就完成了益生菌产品配方升级优化,产品投入市场后渠道和销量快速打开,公司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态势赢得宁波景泉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的股权投资。这样的合作并非个例。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孵化器主导建设单位,打破校地资源壁垒,推进实施“高校科研+政府部门政策+企业实践”“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学校不仅开放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博士群体等资源,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让转化、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还通过“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等模式,为在孵企业定向培养“实战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解决企业“招人难、留人难”问题。这种“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孵化器搭桥”的模式,让高校科研不再“束之高阁”,也让企业创新“少走弯路”。

全链服务:助力初创企业“起步走稳”

宁波川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成立初期,孵化器不仅协助其完成工商登记、项目申报、资源对接,还通过“海享私董会”为其对接行业专家,助力优化数字内容创作方向和方式。2024年,企业凭借精准的短视频运营方案、先进的技术实现手段获得投资公司的青睐,业务收入快速实现倍增。

为助力企业成长,孵化器构建“政策赋能、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管理咨询”“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在政策层面,在宁波市北仑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孵化器出台《企业孵化成长扶持办法》《产教融合奖励办法》等文件,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成本补贴、校企合作奖励等维度,累计为在孵企业争取各类补贴2700余万元。在资金层面,协调金融机构先后授信 20 亿元,联合宁波景泉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机构设立1800万元孵化资金,2024年帮助6家企业完成投融 资,其中,4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在人才和管理层面,组建由16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通过“一对一”辅导、专题沙龙等形式,为企业解决战略规划、技术转型、财税合规等难题,2024年,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7场,服务企业800余家次。

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的“实践课堂”

借助孵化器的平台优势,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牵头建设国家级别市域产教联合体和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等形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开设 “数智思维”“创业项目运营”等特色课程,邀请孵化器内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2024年,共开设企业导师授课课程26门。同时,孵化器还支持高校科研团队带着科研成果创业,为团队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渠道(项目)对接服务以及场地、资金、政策的“绿色通道”,目前已有11个高校科研团队项目入驻,其中,2 个成长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个成长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孵化器不仅是科技企业的“摇篮”,更是高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校 外课堂”。近 5 年,孵化器内的企业(含出孵)累计接受800余名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226 名学生毕业后直接加入在孵企业,实现“学习—实践—就业”的无缝衔接,这种“以孵促教、以教助孵”的模式,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贴合产业需求,也让企业持续获得人才动力。

固本谋远:加速高端平台的“迭代升级”

孵化器通过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整合校地资源、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引进投资机构、设立专项孵化基金等举措,实现政府部门政策、企业需求、高校资源、创新信息的智能匹配,助力更多“实验室成果”变成引领潮流的“市场新宠”,推动更多“传统产品”变成更具竞争力的“数智产品”,实现资金、市场、人才、成果、收益共享多赢。在此过程中,孵化器的建设基础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日益扩大,2024年,获批浙江省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从校地共建的“试验田”到科创赋能的“新高地”,孵化器用17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实体化、权责清单化、利益共享化”推进“政校园企”协同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的交织并行,不仅能培育出优质企业,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更能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记者 周艺红 顾杰

新闻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10/29/node_144751.htm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2025年10月29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