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经开区产教联合体:“高技能工匠班” 赋能产业工人现代化新实践——《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09-01作者:来源:《学习强国》浏览次数:10

8月31日,宁波北仑劳模工匠学院 “高技能工匠班” 在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正式开班。来自海天塑机、万华化学、德业科技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重点企业的 50 余名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将在未来两个多月里系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先进驱动技术、产品创新设计等前沿课程,开启由 “工” 向 “匠” 的进阶之路。

这一专项培养计划不仅是宁波市北仑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还是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依托劳模工匠学院开展精准化项目培训、助力企业职工技能跃升的又一品牌载体,更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推动“教育 - 人才 - 产业” 闭环发展的生动实践。

多元协同,打造混合教学育人新模式

作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依托北仑区劳模工匠学院打造的标志性培训项目,“高技能工匠班” 深度践行 “政、行、企、校” 多方协同机制:既打破传统理论授课局限,创新采用 “线上理论 + 线下实操 + 项目攻坚” 混合式教学;又锚定企业生产一线需求,让参训学员带着所在企业的真实技术需求与研发项目入班,全程围绕 “需求分析 - 概念设计 - 技术方案升级” 开展全流程创新实践,真正实现 “培训即研发、结业即转化” 的育人目标。

据了解,本次学员队伍全面覆盖北仑区域高端制造、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同时,企业也选派技术总监参与教学评估,从需求对接、过程指导到成果转化全程介入,确保学习成果反哺生产。“借助这次培训学习,我们期望把 AI 算法嵌入智能注塑机能耗优化项目中,切实帮企业减少能耗支出。” 海天塑机集团参训学员、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校友史宇臻的期待,正是参训学员的共同心声。

平台聚合,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

“‘高技能工匠班’快速落地,根源在于联合体构建的‘政校企园’协同生态。我们依托这一生态,将劳模工匠培育资源纳入学院培训体系,让职业教育精准锚定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让技能培训直击企业技术升级与工人职业成长的核心痛点。”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董事长、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周艺红坦言。作为北仑区劳模工匠学院的承载主体,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不仅为其提供教学场地、师资统筹等基础保障,更与宁波经开区产教联合体协同,将劳模工匠学院的技能培育资源纳入联合体整体矩阵 ——“高技能工匠班” 的顺利推进,正是这一联动机制的实践成果,也是联合体整合政、产、教、研资源的生动缩影。

作为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海天塑机集团三方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宁波经开区产教联合体始终以 “破解产教供需堵点、打通资源流动壁垒” 为核心,而北仑区劳模工匠学院正是联合体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院校端与产业端衔接的关键举措。为筑牢服务根基,联合体构建了 “决策 - 执行 - 协同” 闭环治理体系,将 “劳模工匠培育成效” 与 “人才培养、技术服务” 纳入成员单位考核指标,明确创新创业学院在劳模工匠学院运营、工匠班实施中的主体责任,推动校企合作从 “简单对接” 向 “深度协同” 跨越。与此同时,联合体还打造 “数字 + 实体” 双轮驱动平台:线上将企业 “人才需求、技术难题” 与院校 “专业资源、师资力量” 梳理形成 “十张清单”,助力供需精准对接、需求 “秒级响应”;线下整合双创实训场地、劳模工匠专家等资源,联动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产业实训基地等,构建 “理论教学 - 技能实训 - 导师指导” 的完整培育链,为产业输出 “即插即用” 的技能人才。

体系贯通,铺就产业工人成长新路径

围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宁波经开区产教联合体已构建起多维度、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产业工人铺设从“会技能” 到 “成工匠” 的进阶之路。“高技能工匠班” 的推出正是这一体系中的 “精准培育模块”,此外更有覆盖全区、贯穿终身的成长支撑网络。为打通劳动者成长堵点,联合体一是推动成立 “北仑区高素养劳动者培育联盟”,整合院校、企业、社区资源搭建全域化成长通道;二是落地工业社区 “乐业帮” 工作室与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一线技术工人提供常态化技术指导与终身学习支持;三是以 “港城技能之星” 职业技能竞赛等为抓手,通过数字技能、强基制造领域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加速新时代工匠队伍培育。

“我们要以‘高技能工匠班’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让产业工人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 宁波经开区产教联合体秘书处负责人、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就业与产学合作处处长张定华表示。今年以来,联合体围绕高端制造、化工新材料等区域主导产业,定向采用 “2 年校内学习 + 1 年企业实践” 模式,为龙头企业开设 “订单班”;同时通过立项 24 个微专业、开发《大型注塑机安装与调试》核心课程等,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标准 “零温差”。此外,联合体还引导 “院校科研团队 + 企业技术骨干” 协同攻关,引入横向课题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派遣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 入驻企业,推动专利转化;组织覆盖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各类培训,真正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 “留得住、用得上” 的技能人才。

作者 张日益 尹志慧 贺佳奕

新闻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260674203750878242&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33d35365c5c0a8210f000m&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7260674203750878242

《学习强国》: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