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永旺村的手艺人部落里,欢声笑语中夹杂着彩纸翻动的轻响,清甜的米香在空气中浮动,热闹非凡。当天,来自乌干达、冈比亚、博茨瓦纳等非洲六国的30余名学员齐聚于此,他们均来自“全球鲁班工坊(非洲国家)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来华培训班”。此刻,这些学员化身为“学徒”,围坐在工作台前,沉浸式学习衍纸书签与米月饼的制作技艺,在指尖的互动与协作中,感受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
“今天要教大家做的是‘桂炊云签’,一张普通的彩纸,只要掌握卷、捏、粘的巧劲,就能变幻出万千形态。”手艺人邵雅璐话音刚落,便拿起镊子夹起彩纸演示起来。只见粉色纸条在她手中快速旋绕,化作饱满的花芯;绿色纸条经她巧手捏制,又变成了翠绿的叶片,精湛的技艺引得学员们频频点头称赞。
活动现场
来自尼日利亚的青年楚库格库・桑德拉紧紧跟着老师的指引,反复调整纸卷的弧度。当终于做出令自己满意的花瓣时,她兴奋地举起手中的书签,向身边人展示:“快看!太漂亮了!”灯光下,书签上的粉色桂花、绿色叶片与金色流云相互映衬,格外雅致。桑德拉立刻掏出手机拍照留念,笑着说:“我一定要把这份成就感分享给非洲的家人!制作衍纸的过程,就像打磨一件珍贵的礼物,每一步都急不得,最后完成时的那种开心,真是太难忘了!”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手艺人部落里的香气也从彩纸的清浅气息,变成了米月饼特有的清甜香气。老师们又带领学员们做起了宁波特色美食米月饼。“中国过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今天咱们就来做一款特别的米月饼!”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教师张凡手持印有“米”字的模具,一边演示制作步骤,一边同步翻译讲解。学员们纷纷戴上手套,分工协作。称重时紧盯着电子秤的刻度反复微调,生怕分量有差;揉捏米面团时,将其在掌心细细揉搓,力求捏出温润均匀的弧度。桑德拉捧着刚脱模的米月饼,轻轻嗅了嗅,脸上满是惊喜:“这是我第一次做月饼,感觉特别奇妙,就像把中国的节日祝福实实在在地握在了手里。”
活动现场
“只有让非洲学员亲手触摸非遗技艺、亲手制作传统美食,才能让文化真正‘活’起来,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张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艺教学,更是一场鲜活的国际文化传播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学员们把中国文化的温度和魅力带回非洲,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文明交流桥。”
据悉,镇海区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Hi Craft”手艺人国际传播品牌,通过设立国际人文交流账号、实景记录研学全过程等方式,让衍纸、米月饼制作等中国非遗技艺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如今,这些充满东方韵味的“指尖技艺”,正借助“Hi Craft”搭建的桥梁,在非洲学员心中种下文化互鉴的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将不断生根发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结出文明交融的丰硕果实。
记者 郑凯侠 通讯员 徐婕 徐立栋
新闻链接:
《甬派客户端》: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