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筑牢科研工作法治基础,助力师生精准把握行业与学科前沿动态,9 月 26 日下午,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商旅学院联合新质生产力技术服务中心,在联盟大厦 503 教室举办行知讲坛第130 期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浙江海浩(宁波)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执行主任雷志军律师担任主讲人,围绕 “高校教师常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与用印规范” 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并在讲座后为教师们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切实解决教学科研中的法律困惑,赢得在场师生广泛好评。
讲座现场,雷志军律师凭借跨学科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实务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知识盛宴。结合高校教师工作实际场景,雷志军律师将讲座内容分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与 “用印规范” 两大核心板块。在合同风险防范环节,他精准梳理科研合作、物资采购、成果转化、横向课题合作等高频场景下的合同类型,以 “风险识别 — 案例拆解 — 策略应对” 为逻辑主线,逐一剖析合同签订前的主体资格审查要点、条款拟定中的权责边界界定方法、履行过程中的证据留存技巧,尤其针对 “格式条款无效情形”“违约责任约定模糊的法律后果”“知识产权归属争议解决路径” 等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真实案例进行生动解读,让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在谈及用印规范时,雷志军律师着重强调了高校用印管理的严肃性与合规性。他从印鉴保管责任、用印审批流程、文件归档要求三个维度展开,针对“空白文件用印风险”“跨部门用印协调难点”“电子用印法律效力认定” 等高校管理中的常见痛点,提出 “分级审批 + 痕迹留存 + 定期核查” 的解决方案,并提醒在场教师:“规范用印不仅是维护学校合法权益的‘防火墙’,更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推进、规避管理风险的‘生命线’,需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讲座结束后,一对一法律咨询环节随即开启。雷志军律师针对教师们提出的“科研合同中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约定”“横向课题合作中的违约责任划分”“校企合作协议中的保密条款设计”“学生实习安全责任界定” 等具体问题,逐一进行细致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实务案例给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现场教师纷纷表示,“从讲座的系统学习到咨询的精准答疑,整个活动直击工作痛点,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法律困惑,为后续科研项目开展和合同管理提供了清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