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2025年宁波北仑区“国际减灾日”系列活动暨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在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正式启动。活动吸引300余名区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负责人、各村(社区)灾害信息员及高校师生代表参与,通过政校社联动、多领域协同的模式为强化基层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普及全民防灾意识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由宁波市北仑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宁波市北仑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主办,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大碶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学苑社区及宁波图南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多单位协同举办。

活动现场(大碶街道供图)
“国际减灾日”活动现场,宁波市“文旅优才”王心怡作主持引导,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科普”为特色构建起多元立体的防灾知识传递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主题图文展板清晰呈现了地震、暴雨、火灾等北仑本地常见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应对要点。
北仑区消防救援局带来的消防车设备展示、结绳体验与灭火演示将专业消防装备与实操技能得以近距离呈现;北仑区气象局围绕灾害性天气防御开展特色科普,通过讲解台风、暴雨等天气的形成特点与预警信号,让防灾知识在互动中深入人心。北仑区尖锋应急救援队聚焦科技防灾,详细讲解AED使用规范,展现应急救援的科技赋能趋势。北仑区森林消防救援队聚焦区域山林生态安全与森林火灾防控,讲解森林火灾“小火快跑、大火逃生”的避险原则。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聚焦“保险保障+防灾指导”双维度,通过展示灾害保险理赔流程图解,同时开展一对一防灾咨询服务,针对性解答“灾后如何快速申请理赔”等疑问;现场还同步发放“防灾知识手册”等便携式印刷品,确保实用信息可随时查阅。
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精准聚焦基层灾害信息员在实战中面临的“业务不熟练、实操能力弱、协同意识不足”核心痛点,以“理论赋能+实践指导”双轨模式,系统性提升基层应急处置前端能力。宁波市城市安全中心管理干部王挺紧扣新时代灾情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北仑区作为港口工业核心区常面临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实际情况,深入解读基层灾害信息采集规范、应急上报流程、初期灾害处置技巧及跨部门协同沟通方法,为信息员提供贴合区域风险特点的精准指导;人保财险北仑支公司经理人陈剑英则围绕巨灾保险这一防灾减灾重要保障机制,详细解读理赔政策要点与实操流程,帮助基层信息员全面掌握“防灾+保障”全链条知识,进一步完善基层灾害应对能力体系。

讲座(大碶街道供图)
“我们一方面要推动灾害信息员熟练掌握信息采集、初期处置及跨部门协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借力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的区域高校专家库资源,让应急教学更贴合北仑实际,为守护港口工业核心区安全凝聚多方力量。”宁波市北仑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凯松在前期与宁波图南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家团代表座谈中强调。
作为北仑区深化应急管理政校合作的生动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在师资、实训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优势,结合区域应急管理系统掌握的灾害风险数据、实战案例及基层管理需求,通过多元形式推动防灾减灾知识从“专业培训”向“社会普及”延伸,实现“政府提需求、学校育人才、双方促落地”的共赢格局。
记者 张日益 章坚 顾维娜
新闻链接:
《央广网客户端》:2025年10月11 日

